琵琶
公司总机:0755-88822469 83367289 82999569
OEM与工厂事务:吴小姐 0755-83367289
媒体与公共事务:徐先生 0755-82999569
产品技术与售后:廖小姐 13723725086
批发与琴行加盟:吴小姐 18588458289
公司地址:广东省深圳市龙岗区平湖街道任屋路81号B栋301
生产工厂:在广东/江苏/北京拥有5个提琴制作工坊;在深圳/东莞有2个配件工厂
李贵昕教你如何练琴(琵琶)
练琴,练琴,顾名思义,琵琶发出美妙的音色是练出来的,而不是只学不练就能成功的。“学三炼七”就是这个道理。老师教占三份,自己练占七份,因此,开发自己的悟性和良好的练琴习惯是学习和提高琵琶演奏技巧和水平的重要途径。那么怎样才能达到有效的练琴效果呢?据笔者几十年教学对学生的观察和了解,目前好多学生练琴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主要表现:只练遍数不练质量;只练新曲子不练旧曲子;遇到难点不知纠正,急于求成拔苗助长;只弹独奏曲不弹练习曲;只动手弹琴不动嘴唱谱;粗心大意丢三落四等等。笔者根据长期的教学实践经验及耳闻目睹的练琴表现,谈如下几点建议和体会,为琵琶学生和教师如何应对正确练琴提供些许借鉴和帮助。
一、练琴就是改正错误。
练琴的主要作用是:背诵乐谱,熟练指法,流畅旋律,攻克难点,修正错误,提高水平等。但改正错误是练琴的重要内容。所以说不能就练琴而练琴,要有目的,又准备,带着任务练琴,要注意每次练琴解决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就是我说的改正错误。
1.是要解决左右手型问题。手型的正确如否,对琵琶演奏质量起着决定性作用。一般的讲,手型对了,学习琵琶就学会了一半。那么正确的手形应该怎样掌握呢?第一,左手手型问题。左手按弦要用屈指,每个指关节都要弯曲成弓形,用指尖按弦。这样的手型灵活,弹性,里外推拉弦幅度大,按弦揉弦有力量。如果左手指平直按弦,会造成出现点不准,手指无力,弦按不实,左右碰弦出噪音。第二,右手手型问题。右手手型要呈半握拳状,手心是空的,右手背的垂直角度与琵琶面板形成平面,演奏时以眼睛看不见手心为宜。右手指的中、小关节都呈弯曲状。大指、食指都要弯曲,两个手指尖捏在一起,如同中间拈一粒黄豆,手户口呈圆形,也就是龙眼指法的形状。为什么要采取龙眼指法呢?因为龙眼指法两个指尖端距离近,运动行程小,弹挑动作快,转换时间短,对快速弹挑能构成有利条件,右手臂保持在稳定的紧张与放松状态。这样,只要大指和食指积极运动,紧密配合,弹挑的速度就会自然加快。轮指的点子就会饱满明亮,有很强的颗粒性。
2.是改正发音模糊不清问题。据了解,好多同学练琴中只练遍数,不纠正错误,致使毛病和错误天天跟着练琴跑,就是甩不掉。发音永久不清,线条老是不畅,难点总是绊脚、音色老是不亮。究其原因,这些同学只管练数量,完成老师和家长安排的任务,却忽视了练琴过程中的毛病和错误。发音不清的根源是手指无力,左手按指不实,指端与相品接触不严实,位置不准确,右手弹跳时手指缺乏弹性;轮指时五个手指力量不均衡,大指用力太足,无名指和小指软弱而无力,发出来的声音强弱不均,疙疙瘩瘩,即不统一,又杂乱刺耳。
那么怎样才能达到发音清晰饱满呢?
第一,弹跳。弹跳要从慢节奏的乐曲练习开始。因为放慢速度练习弹挑,手指准备时间充分,两手运筹力量充足,手指的松弛和紧张的转换得到有机的配合,指尖的力量能够得到有效的充电,两指的潜能和活力能够从根本上得到锻炼和提高。
第二,轮指。要放慢速度进行空弦轮指练习。因为只有放慢速度练习轮指,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科学方法。我们可先从食指起板开始,然后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向外弹出;也可以从大指起板,然后从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依次向外弹出。指与指间隔的时间要与钟表秒针走动的时间一般快即可。正确的方法要求先把手指半握起来,然后依靠每个手指小关节的力量依次向外弹出,也就是一个一个地向外蹦,哪个手指弹得不响就要重新再弹,不可四个手指同时从弦上划过。为了控制速度,锻炼手指的内在潜力,可用口默念数字的方法控制发指时间,如:一(大指)二(食指)三(中指)四(无名指)五(小指),五(食指)四(中指)三(名指)二(小指)一(大指)的循环练指。大指的正确行程是,食指弹出,大指尖下滑到中指,中指弹出,大指尖下滑到无名指,无名指弹出,大指尖下滑到小指,然后大指挑弦。每个轮子都要坚持按这个规定练习。第一遍前行是大指起板,返回则是食指起板。每个手指完成弹弦后要迅速放松,由较直的指形恢复到半握拳的准备状态。
第三模拟练习。要创造条件模拟轮指练习。也就是离开琵琶练习轮指,因为只在琵琶上练习轮指,局限性较大。因此要扩大练琴时间。如行走时,可以利用上衣对襟左侧边线做琴弦,左手捏住对襟下端将衣襟拉紧,右手可在衣襟边上练习轮指;如上课和就餐时,可以把桌子面和桌子腿的边楞线做为琴弦,在不影响学习和就餐之余练习右手轮指;再就是可以把墙角做为琴弦,只要路过墙角时,右手就要不失时机的在墙角上练上几遍。达到走火入魔,不练轮指手指就会发痒,这样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右手五指的内在力量和轮指技术就会不知不觉的逐渐加强。
二、练琴就是坚持重复。
著名戏剧家梅兰芳讲:成功在于重复。说到重复二字,大家都不陌生。那么我们把重复二字怎样运用到琵琶练习过程中呢?一是要将学到的音阶练习曲进行重复练习。比喻一共学习了10首音阶练习曲,为了保证这10首曲子每天都能练习,根据你安排的练琴时间,可以将每一首练习曲每天练习2遍,一个月下来就能重复60次,一年就能重复700多遍。这样练习压力即不大,又能坚持经常。是一种较好的重复形式。二是隔天重复练习。就是将同一首曲子每隔一天练习2遍。这是因为同学们学习的曲子越来越多,一天内只能练琴2至3个小时,所学的曲子不能在每天内全部得到练习,根据现有的时间,每天只能练习10个曲子。那就要采取这种隔日练习的方法。第一天练前十首,第二天练后十首。即重复了先学的曲子,又温习了后学的曲子。这样,所学的曲子都能得到经常不断地练习。三是选择重点练习。就是在所有学过的音阶练习曲和独奏曲中选出重点乐曲,将这些曲子分成三类:保留曲目、难点曲目、重点曲目。根据你有限的练琴时间,将保留曲目每首每天练习2两边,难点曲目每首每天练一遍,重点曲目每首隔一天练一至两遍。这样就能使学到的所有曲目都能够经常重复和练习,保持熟练而不生疏的状态。(当然不包括时间充足的同学练琴)。切忌每次练琴只练习一、两首曲子,不喜欢的就放到一边,这样既容易出毛病又不利于整体进步。要坚持天天练琴。做到眼勤,脑勤,手勤,嘴勤。琴不离手,嘴不离口。一天不练,手脚慢。两天不练,丢一半,三天不练,门外汉。四天不练,瞪眼看。说的就是不坚持练琴的危害。
三、练琴就要慢速练习。
慢速炼琴的意义何在?“慢练尤如‘放大镜’,把乐曲中的所有细节都扩大倍数,使学生容易注意音乐的每一个细节。赵晓生先生说得好:“慢练是克服一切技术障碍之本”。慢练的最大优点是来得及思考,来得及准备,来得及根据视觉、听觉得到的信息及时调整、修正练琴中的缺点及毛病。否则,学生及老师只能演奏出浮浅而粗糙的音乐。
指导学生慢练的方法之一是用节拍器管住他们。如学习新乐谱,如果磕磕拌拌地快弹,只能得到一种混乱的音响和混乱的节奏关系。放慢速度,眼睛来得及看,两耳来得及听,两手来得及准备,能按照乐谱标注的节拍,节奏,音符,各种指法符号的相互关系,准确的把握它们,并能正确的表现这些指法和演奏符号。这样练琴,虽然速度慢些,但能获得正确的节奏、音调和指法。它可以避免事后对先入为主的错误进行修正(就是快速练琴时出现的错误),从而减少时间与精力。因此,只有坚持慢速练习,才能为今后快速而准确地演奏打下坚实的基础。
从技巧练琴方面来说,技术动作的规范和准确要靠意识的支配和修正,只有在较慢的演奏速度中才能够做到,如果一开始缺乏有意识的规范要求,一但错误动作形成习惯就很难纠正了。
值得强调的是,一首作品在练习熟练后,是否还需要慢练。许多学生在这个问题上都会忽视或不愿再作慢速习练。这是因为不明确这个阶段慢速练习的本意之缘故。事物都有自己的发展规律。举个例子说吧,刚做好的饼干也会变软;软呼的面包也会变硬。软的变硬,硬的变软,这是什么原因呢?物理学上叫做“无序”,即事物走向反面的一种规律。一首练习成熟了的乐曲,如果不再适当的慢速练习,有意识的加强和巩固,那么意识中的习惯动作会逐渐变得模糊,紊乱,既不清楚,又不准确。如不及时发现和纠正,久而久之,就会造成演奏中的失误或错误。从音乐表现方面说,因缺乏有意识的训练,逐渐丧失鲜明的表现力、细腻的精确力,艺术的表现力、说服和感染力。所以即使在作品练习成熟之后,也要进行经常性的慢速练习,尤其是对一些难点乐句、乐段,更要进行细致的精雕细刻和打磨。俗语说得好“慢些,你就能更快”,“欲速则不达”,“宁可慢不可乱”“慢工出巧匠”就是这个道理。
四、科学安排练琴时间和内容。
在学习琵琶过程中,科学练琴是一个重要环节,他即是上课的继续,又是自我检查的过程。根据上课时老师提出的要求、问题和所留作业的情况,学生下课后要制定一周内完成作业的计划和方案。练琴时要养成精力集中、善于思考的良好习惯,训练和提高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和纠正问题的能力,有效地提高练琴的效率和质量。
1、每日练琴的时间。一般最好每天安排两个练琴时间。(无论专业和业余,最佳练琴时间为早晨)按45分钟为一堂课计算,每个练琴时间为两节课,也就是一堂课90分钟,中间休息5至10分钟。老师的指导仅占成功率的30%,而自己的勤学苦练却占成功率的70%。伟大的科学家居里夫人深有感触的说:在成名的道路上,流的不是汗水而是鲜血;京剧大师梅兰芳说得好:成功就在于重复。所以学习琵琶演奏更离不开辛勤的汗水和重复。一般的讲,初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时间不少于2个小时,中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要保证3个小时,高级阶段的学生每天练琴时间不得少于4小时。只要在老师的指导下持之以恒,不懈努力,做到勤听、勤看、勤思、勤练,不惜付出汗水和心血,琵琶演奏水平就会日渐提高。
练琴时一定在精力充足的情况下进行,保持旺盛的精神状态,有利于大脑的敏锐、辨析和指挥能力。
2、每日练琴的内容。可参照李贵昕编著的《名家教琵琶》规定曲目练习。
(1)活指练习。以把位活指为主,固定基本的手型与按指方法,继而练习耐力和手指的潜在能力。
(2)音阶与换把练习。在熟练了各个把位的基础上,再进行五声音阶、七声音阶的练习。然后进行各种换把和跳把练习。
(3)弹挑练习。要注意掌握右手的基本技巧、力度和灵活度,食指和大指呈弯曲状,手虎口成龙眼状,两指间的指尖靠在一起,如拈一粒黄豆。这样两指尖间距离小、节奏快,有利于提高弹挑速度。
(4)过弦练习。掌握了弹挑的方法后,要进行弹挑正反组合练习及各种节奏型练习。
(5)轮指练习。要单独进行分解轮指练习、半轮练习、长轮练习等和挑轮练习技巧,提高手指的独立性和发音的颗粒性。
(6)揉弦练习。琵琶揉弦必须进行单独的专门练习,先练单音揉弦,再练长音揉弦。
(7)左右手技巧综合练习。包括弹挑、轮指、摇指、凤点头和会组指法以及其他左手指法练习。
(8)快速练习。要练习左右手在进行快速演奏中的密切配合,锻炼提高演奏各种旋律曲调的适应能力。
(9)综合练习。加强左右手各种技巧的配合,以练习琵琶练习曲和琵琶独奏曲为主。注意培养自己处理乐曲的演奏能力。包括乐曲的力度、速度、表情、音色的表现等等。
五、练琴的技术问题。
琵琶演奏技术是一个深奥、复杂、多变的工程问题。是琵琶演奏水平进入精秒阶段的必由之路。那么什么是琵琶演奏技术呢?
1、音色变化的处理。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是琵琶演奏的重要表现形式。在演奏中采取不同的技巧和方法,可使演奏乐曲产生不同的音色变化效果。其音色的主要变化表现为:柔和与刚劲、圆润与干涩、浑厚于单薄、结实与虚飘、粗犷与细腻、明亮与暗淡、松弛与紧张等等。
琵琶的音色变化主要是通过各种演奏技巧的应用而产生的。其中右手指法对产生丰富多彩的音色变化起着重要作用。例如右手指尖触弦点、指甲触弦的面与锋,指甲触弦时与弦构成的角度,运动的速度和触弦时对弦的用力的改变等,都可以产生不同的音色变化。
2、调控触弦点音质。右手指尖触弦的部位。触弦的部位不同,导致弦的张力不同,泛音震动也不同。触弦点一般分为上、中、下三个不同的部位。“中”为靠近复手处5公分处为最佳触弦点,是最长用的触弦点。弹奏此触弦弦的张力适中,发音洪亮,音质良好,颗粒性强,松硬感适度。初学者必须把握好这个部位,手指不要上下移动。一般地说,“上”和“下”是对比性的变化,以常用的触弦点为中心,根据需要可以上下移动触弦位置。向上移动到品位处,弦的张力就小,产生谐和的泛音则比较多,余音延续的长,音色圆润柔和,但点的感觉较弱;向上移动的距离越大,音色变化的幅度越大,触弦点在第二把位时(即弦身的二分之一处),产生谐和的泛音也就越多,音色则飘浮,其余音延续时间更长。点的感觉更弱,如:《彝族舞曲》结尾的琶音出触弦点就在上边,恰当的使用能给人以遥远或逐渐消失的感觉。
触弦点向下移动到复手处,显得张力大,导致弦的振动频率加快,能产生清脆而单薄的音色。触弦点过分靠下(到复手处时),其音色尖锐、干瘪、生硬,一般很少使用。但根据音乐表现的需要,可使乐曲产生明显的音乐对比色彩。如:《狼牙山五壮士》第二段描写日寇主题的音乐,触弦点就是在靠近复手处模仿小号加弱音器的效果,是音乐表现出灰暗、干枯、阴冷的音乐特点。
3、指甲触弦的面与锋。触弦的面与锋就是右手指甲与弦的接触部位。一般地说指甲触弦的大小与入弦的深浅成正比,即入弦深接触面就大。其发音饱满、厚实。入弦浅接触面就小,其发音轻柔,圆润。因此,接触面大小,决定音色效果变化不同。在演奏过程中,触弦面的变化要取决于弦的粗细,音的强弱及乐句的情绪而定。如弹一、二弦时,应当缩小接触面;弹三四弦时,应当扩大接触面;弹清晰活泼的乐句时,要适当缩小接触面;弹强音时,要适当扩大接触面;弹弱音时,要适当缩小接触面;渐强时,要逐渐扩大接触面;减弱时,要逐渐缩小接触面。用以扩大和缩小接触面的形式和方法演奏,是右手演奏琵琶音色变化的最基本方法。
为了更好的掌握和运用好接触面的方法,取得完美准确的音色变化,我们可以将指甲的用锋分为中锋、偏锋、侧锋三类指锋。
第一、侧锋。所谓侧锋就是指甲的上下(左右)边沿。侧锋触弦面最小,其音色刚健结实,,摇指大多采用侧锋。如要求音色比较柔和或弱奏时,要用侧峰的偏上部位,入弦要浅。如果要获得明亮、浑厚的音色,就要使用上侧锋或下侧锋,弹得方向要斜。
第二、偏锋。即指甲面的左右面。由于指甲面呈弧形,偏锋接触弦的面积较大,它的音色浑厚,柔润,一般多用于慢速弹跳、扫弦等指法。慢速弹跳多用于演奏文曲和慢节奏的曲调,使用偏锋指甲经过弦的速度慢,再辅以手腕和小臂动作的演奏,可获得极深沉、柔和的银色。扫弦也多采用偏锋,因为它接触面大,作用于弦上的时间长,力量大,故音色刚劲有力,强而不暴。
第三、中锋。就是指甲中间的面。中锋接触弦的面积较大,所以中锋发音具有明亮清晰饱满的音色效果。中锋是我们常用的指法,前边说的基本接触面就是中锋。
因此,指甲的用锋不但与音色有关,而且与演奏方法有着直接的联系。例如轮指,一种是腕部运动的方法,其手心顺时针方向略向外翻转,因此它的手指适用偏锋,这种用峰其音色柔和、暗淡。另一种轮指是腕部不动,只靠每个手指运动。每个手指用的都是中锋,其音色明亮、结实。这些指锋的运用要与其他的手法配合运用,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4、掌握触弦的角度。触弦角度,(又称吃弦深度)及右手指甲与弦所构成的角度。我们演奏琵琶经常用的触弦角度为45独角,因为这种角度便于发挥手指向前运动的冲力,又便于手指对弦施加一定的压力,也就是说“冲力”和“压力”结合的比较好。所以它的音色既有厚度又有亮度。如果指甲触弦在30度以下,甚至接近平行,指甲就会从弦上一划而过,造成击弦无力,因为指甲触弦的面过大,导致杂音较大。如果指甲触弦角度在110度以上,弦身上方得不到指甲的压力,而造成音色淡薄、漂浮,缺乏共鸣。因此,只有用45度的触弦角度,才能取得理想的音色效果,更好的发挥演奏技巧。
45度角是我们常用的角度。根据音乐情绪而变换触弦角度,就会出现多种层次音色变化。以轮指为例:如满轮,轮双弦时,击弦的角度接近90度,手指伸的较直,音色钢劲有力,适合演奏气势磅礡的音乐形象。如五指长轮时,击弦角度在45度,手指基本成拳型,其发音揉和圆润,适合表现优美抒情的旋律。长轮渐长时,角度由原来的45度逐渐增大到接近90度,同时指甲面由原来的倾斜逐渐变成垂直面板,目的是增加指甲与弦的对抗度,音色由厚、软变成脆、硬。渐弱时反之。
在实际演奏中,角度与音色的强、弱、坚、柔、厚、薄关系极大,反应也特别灵敏。因此,必须练好各种不同的角度的控制能力,并形成习惯。尤其在进行连续演奏时,并能随时做到对各种不同角度的控制,使之变换自如。
5、触弦的速度与力度。指甲经过弦身时,有快速、中速、慢速之分,(也就是指甲在弦上停留的时间有长有短)之别。
第一、速度变化。由于速度层次的不同,而带来力度层次的变化。实际上指甲经过弦上的速度快,冲力就大,弦的振幅增大,头音也大,音色刚健。反之,指甲经过弦的速度慢,冲力就小,弦身的变化较缓慢,弦的振幅平稳,音头圆润,音色纯正柔和。所以指甲经过弦的速度、力度不同,产生的音色就不同。
第二、力度变化。速度快,力度就大;速度慢,力度就小。指甲经过弦上的速度快,作用力短,其音色就薄;指甲经过弦上的速度慢,作用力长,其音色就厚。
第三、压力变化。指甲对弦的压力大,发音就深沉、厚实;压力小,发音就纤细、柔和。指甲经过弦的速度快,压力小,发音则跳跃、短促。由于压力的大小变化,使乐曲中的乐句形成了鲜明的音色对比,从而使音乐更具感染力。
6、处理好用力与放松的关系。在琵琶演奏中,用利于放松是两者不可分割的矛盾统一体,手指的运动是由于肌肉的伸缩引起的,每一个音的奏出,都经过对琴弦的用力与放松过程,演奏中要求手指在触弦的一刹那间用力,离线后立即放松。没有用力无所放松,不会放松就谈不上用力。我们在演奏过程中的用力与放松,实际运作程序是:用力——放松——再用力——在放松的交替过程。用利于放松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只强调用力就会造成紧张生硬;只强调放松,手指就会松懈无力,达不到灵活生动的演奏效果。
六、练琴对作品理解和舞台表演。
这个问题是所有琵琶练习技巧和内容的综合体现,也是全面发挥和施展琵琶演奏才能和综合艺术水准的落脚点。
1、音乐作品的演奏。我们拿到一首乐曲,首先要进行如下步骤:
第一、认真了解乐曲的内容、主题、风格、产生年代、创作意图等等。有些乐曲标题与内容一致。我们可以通过标题来了解乐曲内容。也可以用听录音磁带和视频的形式帮助我们掌握和熟悉乐曲内容、背景、主题和风格。
第二、要养成先唱后弹得好习惯。要想成功的演奏好一首乐曲,必须先掌握曲子节奏、打好拍子。把各段节奏唱准,然后再演奏乐曲。因为节奏的准确入否,是演奏好乐曲的关键一步。所以,必须先抄好乐曲,甚至背诵乐曲。然后演奏乐曲就能达到节奏准确、音乐形象完美的效果。
第三、要学会分段分句。演奏乐曲之前,先搞清楚乐曲的段落之后,再逐段逐句进行练习。根据自己对乐曲的理解、分析、想象,对乐曲分段分句的进行处理,这就叫二度创作。乐段乐句的处理,主要是对音乐的速度、力度、音色,选择变化手段的有机结合而完成的。同时演奏中所采用的各种技法还要符合乐曲作品内在的情感要求。
第四、要单独练好乐曲中的难点。一首完整的乐曲,无论程度高低,都有演奏一至两个难点乐段和乐句。一是要把乐曲中的难点抽出来单独练习,在熟练后再连贯整个曲子练习;二是要放慢速度进行练习。因为慢速练习有利于进行思考、调整和改进动作。熟悉后逐渐加快速度。这样可以检查演奏的指法是否对错,增加乐曲演奏的灵活性和连贯性,通过这种从慢到快、精雕细刻的练习,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
第五、要有整体布局的演奏观念。打好以上基础后,再将全曲连续起来演奏。要明确每个段落在整首曲子中所处的地位和作用,不能认为只弹好标注的指法就完事的思想,众多的指法是为音乐形象服务的,不同的演奏指法是用来揭示不同的音乐形象的手段。同学们不要顾此失彼,使曲子演奏的支离破碎。
2、舞台演奏与表演。 学习琵琶的演奏目的是为了舞台表演。演奏者进行舞台表演时,除了熟悉运用乐曲中的各种技法外,还要贴切的投入自己的真实情感,这一点是琵琶演奏最难把握的课题。
第一、演奏时要自然、得体、大方。首先要注意外在的仪表和正确的演奏姿势;其次要保持精神焕发,镇定自若,做到得心应手,心理平衡稳定。过于兴奋会使演奏失控,过于压抑又会失去演奏激情,这就涉及到舞台演奏的感觉问题,由于心情紧张,一旦在舞台上找不到满意的感觉,就会努力的寻找平时练琴时的表现来稳定情绪。所以,平时练琴的状态如何,对舞台演出的成败有直接影响。因此,在平时练琴时就要认真锻炼自己的良好心态,学会控制情绪,无论练琴和演出,都要高度集中精力,认真处理好每一个乐段和乐句,将音乐表现和技巧有机的统一结合,达到“心手合一”、“声情并茂”“人琴一体”的艺术表现程度。
第二、要把握好乐曲风格。乐曲风格的把握,是舞台表现中的重要一环,也是诸多技术因素的综合体现,演奏风格可分为两种:
(1)是乐曲本身风格。就是乐曲本身所带来的旋律、节奏等一系列的特点,如王惠然的《天山之春》和《彝族舞曲》,音乐本身的风格就截然不同,前者是新疆民族风格,后者是云南地方风格。其次,音阶、调式、节奏等都不一样。要演奏好一首乐曲,首先要熟悉乐曲的创作背景、创作年代、作曲家的个性等等,从整体上对乐曲全面把握。
(2)是表演者自身的音乐素质和气质。演奏着音乐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把握乐曲风格的粗细、高低、文野等等。首先技术上要弄懂所奏乐曲的创作方法、旋律与节奏的特征所在。个人演奏风格设计方面较多,有的表现在明亮、清脆的银色;有的则喜欢浑厚、响亮的音色;有的细腻者从小处着眼;有的粗犷者从大处着手;有的喜欢力度与速度的较大对比;有的喜欢自然稳妥的节奏变化等。这是由每个人的不同气质所决定的,是从别人身上学不到的东西,只能学习各种流派的演奏手段、方法、技巧等技法。
第三、要学习各种流派的演奏风格。主要包括地方风格和演奏者个人气质特点。演奏风格问题,起决定作用的是演奏者本人,没有相当的音乐修养,就谈不上演奏风格。因此,初学者不存在把握乐曲风格问题,只有达到一定的演奏水平之后,风格问题才能提到训练日程上来。因此,我们还要通过各种途径不断扩大自己的音乐视野,丰富音乐知识,提高音乐修养及音乐鉴赏能力。厚积薄出,成为一名出色的琵琶演奏家。